<
m6n1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重生09:合成系男神 > 第262节
    周瑞才知道王德虽然年轻,但人不可貌相。

    14岁就打螺丝,目前23岁,是全省“技术能手”特等奖,青年特殊人才,高级技师,高级技术人才,荣获全国多项技术技能比赛一等奖。

    这是蓉飞培养多年的王牌技术标兵,一双手稳的要死,精度能做到0.02毫米,垂直误差不超过2°。

    纯手工的那种。

    可以说,这个年轻人,将“打螺丝”这件事情做到了极致。

    这nm是个螺丝王子啊……

    放在过去,这比八级钳工还牛逼!一双手承载了太多的任务,怪不得师傅不让他打篮球……

    这要是骨折了啥的,给项目组带来的影响,堪比损失一个科学家。

    很好……周瑞表示以后再看到你打篮球,我第一个告发你!

    而王德所说的师傅,也在其中,文红旗,一位五十几岁的老法师,年轻的时候正儿八经的八级铆工,同样是惊才绝艳。

    可以这么说,王德获得过的荣誉,文红旗年轻的时候都刷过一遍,不过年纪大了后体能下降,手没以前稳了,现在心血都在王德这个徒弟身上,也是智能蒙皮工作组的组长。

    参与过歼10、歼16的开发和制造,磁悬浮也不是没有敲过。

    这履历……落地有声。

    这些人已经不能用技术工来形容了,这是技术人才,以为人家只会打螺丝就天真了,另外几个人,也都是同领域里的佼佼者。

    歼20的制造本就难上加难,样机开发更是开荒,不光智能蒙皮工作组的人是拔尖人才,这颗火焰獠牙的所有工序,涉及的所有环节,参与人员都是优中选优。

    有这样的工作“搭子”,周瑞等人感觉信心满满。

    林广荣表示,这次合作不单单是“蒙皮组”,蓉飞全体技术人员、专家,都是他们的后盾,有什么需要随时说,除了大熊猫都能想办法!

    会议结束后,林广荣直接将他们带去了未来两个月的主战场。

    一处巨大的厂房,03号厂房。

    高度怕是有30米,近10层楼的高度。

    由于在样机阶段,这个厂房没有全盘利用起来,只在中央的区域有着大量设备。

    各种机械臂,叉车,仪器设备等一应俱全,按照设定的划线,被分割成一个个不同的工作区,每个工序,或者说每个工人,都有着明确的动线,确保效率和准确性。

    一股高端工业的严谨气息扑面而来。

    而所有工作区的中央,存在感最强的物件,就是一个巨大的样机,或者说样机框架。

    长21.2米,翼展12.88米,高4.69米。

    这架尚未诞生的火焰獠牙,还不是周瑞前世印象里那种闪耀的金属银色,而是整体呈现明黄色,和绿色的厂房地面对比度拉满,据文红旗所说,这是为了在实际操作的时候,让工人有更清晰的空间感。

    机身表面并不平坦,它还没有自己的皮肤,甚至外表还能看到大量铆接的预留孔,有种粗糙的工业感。

    但它却万众瞩目。

    这是歼20的完整框架,里面的线路、数以百万计的零件都是实打实的,发动机一装,蒙皮一搞,再配上座舱系统……

    这玩意是真的能飞起来的……

    这样的样机框架,整个蓉飞也只有两个,专门调过来一个做蒙皮技术攻坚,可见对这次“四象结构”的重视。

    其他所有工作组只能守着一个,他们独享一个。

    周瑞走到这个大家伙面前,才直观的有了“巨大”的感觉……

    这实在是……太爽了!!!

    “我能摸摸它么?”

    文红旗笑道:“摸,随便摸!”

    周瑞想了想,将手掌覆盖在了金属表面上。

    然后闭上了眼睛……

    “物理之触……发动……”

    一连串的判定信息出现在系统界面里,10%的判定成功率并不高,但数百条物理参数中,周瑞依旧获得了其中的10%。

    还未介入具体工艺,他尚且说不清这些参数会有什么用,但却默默的记在了心里。

    半晌后周瑞收回手掌,睁开眼睛,发现俞树、柴连俊、曲韬、乃至牟仲义,全都上来摸了起来。

    男人啊……只要是能随便摸的,他们都想摸。

    摸完歼样机,几人继续向前走,林广荣介绍了许多东西,包括未来的生产线设置,之前他们走过的一些弯路。

    路过一地时,不远处的侧面仓库中,一个红色的东西引起了周瑞的注意。

    转头看去,一个奇怪的物件摆在地面上,无人看守,不是很受重视的模样。

    为啥说奇怪呢,感觉就像一条被拉长的胖头鱼插上了翅膀,大小也有十多米,翼展七八米的样子。

    周瑞好奇道:“那是什么?”

    林长荣视力不太好,眯着眼睛看了一会儿才看清楚。

    “那个啊,是我们研发的一款遥控‘靶机’,暂时存放在这里。”

    “靶机?”

    “就是模拟飞机轨迹的无人飞机,验证武器系统用的,字面意思,就是用来打靶用的。不重要不重要。”

    第295章 抢着搞飞机

    “周总,老牟,这边。”

    “文师傅,叫我小周就好了。”

    周瑞被引到了03号厂房外的一栋小楼前。

    今天已经是来919厂的第三天了。

    也是周瑞第二次来03厂房。

    03号厂房整体呈现是一个巨大的长方形,面积十分恐怖,走在其中,感觉像是在一个带顶的广场上。

    而03号厂房两侧,还配有一些“耳房”,有的是仓库,有的是设备间,有的是休息室,可以看做是一个个小方块和厂房主体相连。

    而周瑞此时来的地方极为特殊,门口是全副武装的战士,整个房子没有一扇窗户。

    只写了三个字:资料室。

    这里是储存歼20设计图的地方,或者说是其中之一,专门用于厂房技术工人随时调用和查阅。

    歼20的设计图十分庞大,分为数十个不同环节,总量据说有数百个g,换算成纸质材料要按吨计算。

    绝大部分人只能查阅和自己相关的内容,比如周瑞能看到的,就是和蒙皮有关的部分,其他武器系统、座舱系统、燃料系统、雷达系统等都是看不到的,需要额外申请。

    且必须三人以上同时在场,不得拷贝,如果需要借阅纸质材料去车间对招使用,每张纸都有编号,必须原物返回,且全组所有人都要承担监督和保密职责。

    周瑞看了看和监狱一样的小房间,里面几台不联网的电脑,背后目不斜视的战士……

    “就这么看?”

    文红旗笑道:“气氛是有点怪,以后三天两头来就熟了,我们也是这么查设计图的。”

    笑的和监狱长一样……

    和周瑞想得有一点不同,他本来计划是用“大师时间”,来快速融会贯通歼20的相关设计图,说不得还能有些别的启发,可在被人观察的情况下,这显然是不现实的。

    资料内容极其庞大,周瑞又不是学机械出身,只能开启了专注时间。

    时不时还要和文红旗讨论一下。

    最后五个小时专注时间拉满,背后的“狱警”都换了三轮,才算有了一个全局概念。

    没细扣,细扣今天就住这了。

    所谓蒙皮,字面意思就是给飞机贴皮肤。

    在早期,蒙皮的主要目的是:让战机更坚固稳定,拥有相对更好的气动外形,甚至有以防弹为目的的蒙皮设计。

    但到了现在,超视距、超音速、超感知才是新一代战机的需求,早已经不是钢板搞厚点防机炮的年代了。

    谁打谁都是一发入魂,关键是你要能打得中。

    而智能蒙皮,就是在蒙皮的过程中,镶嵌大量传感器在其中,使得飞机的“皮肤”,像人的皮肤一样拥有对外的全方位感应。

    比起以往传感器集中在特定位置,各管各的,智能蒙皮要全面的多。

    而其材料,至少歼20的方案,是以特制的柔性材料为载体,使得飞机可以承受更大的气动载荷与形变。

    比如材料在飞行过程中的自然形变,以及打开武器舱、鸭翼变化造成的反射面增加。

    这里面的柔性材料,是一种高弹纤维膜,这个是重点,回头要考。

    原本的设计中,歼20是计划在柔性材料下,加设总厚度在2mm左右的铁氧体隐形涂层。

    比一元硬币还厚,相当于一层“腻子”,而且还是脆弱的腻子。

    这是从各个渠道,“参考”了f117和f22技术路径后,做出的决定。

    现在有了四象,看上去省事多了,但问题也不少。

    首先,有着电控特性的“四象材料”,要和飞机表面的各个传感器进行结合,甚至用四象超材料来代替一部分电路系统,减少内部空间压力。

    另外四象材料的拼接,对精度要求也很高,否则会影响吸波率和稳定性。

    最后,运用在歼20的“四象超材料”,基材就不能再是pet这种渣渣了,得使用蓉飞研制的柔性高弹纤维膜,代号mp3。(蒙皮材料3号)

    这部分也需要花点功夫,制备新材料的同时,还要教会这边的技术人员。

    周瑞刷了五个小时设计图,又是在没有窗户的封闭空间里,出来时感觉和刑满释放一样,贪婪的吸着新鲜空气。

    五个小时啊!看什么片都能给人看嘛了!

    牟仲义早就坚持不住了,年纪大了气血不足,精力不济,才看了两个小时就疲软了。

    周瑞出来后,召集了“复瑞”全体,立刻进行了工作分组。

    “我们人不多,但还是要分工的,柯春江和潘向玲还没抵达,剩下的八人里,要分出一部分去制备基于mp3基材的四象超材料。”